诗词原文
暮秋独登楼
唐·杜牧
老来朋旧凋零尽,独倚阑干特地愁。
黄叶满山风扫地,白云开日水浮楼。
寒烟衰草凄凄色,落照孤城杳杳秋。
身在异乡心是客,更闻边雁一声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杜牧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情境。)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语言凝练优美,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
译文
年岁已老,朋友们大多离世或疏远,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愁,秋风吹过,黄叶满山,仿佛是大自然在清扫着地面;白云散开,阳光照耀,水面倒映着楼阁的影子,远处的山峦笼罩在寒烟和衰败的草丛中,呈现出一片凄凉的景象;夕阳斜照,孤城显得更加遥远而寂静,正是深秋时节,我身处异乡,心中如同漂泊的旅人,此时又听到边塞大雁的叫声,更添一层愁绪。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晚年时的孤独与哀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内心的凄凉与寂寞,首联直接点题,表达了朋友凋零、孤独无依的感慨;颔联和颈联则通过黄叶、白云、寒烟、衰草、落照、孤城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深秋时节的萧瑟与凄凉;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身处异乡、心系故乡的愁绪,以及听到边雁叫声后的更加愁苦。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黄叶、白云、寒烟、衰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与内心的孤独与哀愁相呼应,诗人还通过“独倚阑干”、“身在异乡心是客”等语句,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漂泊之感,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友,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哀愁,诗人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以及自己身处异乡的感受,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担忧,诗人也通过此诗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