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存心养性以事天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存心养性以事天,
人知不知渠晏然。
道大莫容身隐去,
时来须有命通贤。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定居洛阳,后人称其为“百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之说,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等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存心养性以侍奉上天,
别人知不知道我都安然自若。
大道难容我于是隐去身形,
时机到来时自有命运通达贤人。
释义
“存心养性以事天”:指通过修养心性来侍奉天道,即追求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完善,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人知不知渠晏然”:渠,他,代词,指自己;晏然,安然自若的样子,这句表达了诗人不为外界所动,无论别人是否理解,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道大莫容身隐去”:大道广大无边,难以被世俗所容纳,因此诗人选择隐居避世。
“时来须有命通贤”:时机到来时,自有命运安排与贤人相遇,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他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完善,认为这是侍奉天道的根本,他也表现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命运的坦然接受,诗中“存心养性以事天”一句,是邵雍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人生追求的写照,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思想活跃的时代,他一生不仕,隐居山林,致力于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世俗的纷扰和人生的起伏,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乐观态度,也反映了他作为理学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