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发嘉兴向平望驿有作
唐·陆龟蒙
千里风烟行路难,旅舟应过子陵滩。
蝉声不断秋山静,溪影参差落日寒。
重入白云争得易,再归青琐想应难。
南塘路尽人回棹,更看蒹葭欲暝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陆龟蒙,晚唐文学家、诗人、农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任苏州、湖州二郡从事,后隐居甫里,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诗歌多隐逸之趣和愤世嫉俗之情,著有《甫里集》等。
译文
千里风烟,行路艰难,我这旅途中的小舟应该已经驶过了严子陵滩,秋山静谧,蝉声不断,溪水映照着参差不齐的山影,落日余晖中透着寒意,想要再次回到那白云缭绕的隐居之地又谈何容易,想要重新回归朝廷做官想来也是困难重重,当南塘路走到尽头时,人们都会调转船头返回,而我却在此时更加凝视着那即将被暮色和烟雾笼罩的蒹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首联点明行路之难,颔联描绘秋山静谧、溪水映影的景象,颈联抒发重返隐居不易、再归官场更难的感慨,尾联则以凝视暮色中的蒹葭作结,寓含深意。
赏析
这首诗以行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诗中“千里风烟行路难”一句,既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而“旅舟应过子陵滩”则借用了严子陵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敬仰和追求,颔联的景物描写,既展现了秋山的静谧和溪水的清澈,又通过“落日寒”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颈联的抒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无奈,尾联以凝视暮色中的蒹葭作结,既寓含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留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龟蒙在旅途中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困惑,对隐居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在旅途中,他看到了秋山的静谧、溪水的清澈和落日的余晖,这些自然景色触动了他的内心,使他更加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疏离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陆龟蒙的文学才华和诗歌风格,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陆龟蒙的内心世界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