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村童乞浆捕蝉
宋·陆游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平生不到三公府,晚岁归来五老庵。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平生不到三公府,晚岁归来五老庵”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陆游的《观村童乞浆捕蝉》,而是后人可能从陆游的多篇作品中提炼或组合而成,用以表达其晚年归隐田园、不慕功名的情怀,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融入一首假想的诗中,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针对“平生不到三公府,晚岁归来五老庵”两句)
我一生都没有踏入过那些权贵显赫的三公府邸,到了晚年,我终于回到了宁静的五老庵中安度余生。
释义
三公府:古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高官的府邸,这里泛指权贵之地。
五老庵:虚构地名,象征晚年归隐的清幽之处。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陆游不慕名利、淡泊仕途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晚年,他选择归隐田园,与自然为伴,享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选择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超脱,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诗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伟大爱国诗人的高尚品格和深邃思想。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不安、外患频仍的时代,他早年曾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但多次因主张北伐而遭到朝廷主和派的打压,晚年,陆游深感仕途无望,遂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这两句诗正是他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