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茫茫天地阔,万顷月浸空江秋。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江望月

楼前茫茫天地阔,万顷月浸空江秋。

夜色清幽人独立,波光潋滟意悠悠。

寒星点点遥相映,渔火阑珊近可收。

此景此情何处觅,唯留明月照心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五代(南唐)

作者简介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译文

楼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天地,显得格外开阔;万顷月光如同水波一般,浸透了空旷的秋江,夜色清幽,我独自站立,望着波光潋滟的江面,心中思绪万千,远处寒星点点,与月光遥相呼应;近处渔火阑珊,隐约可见,这样的景色和心情,到哪里去寻找呢?只有那轮明月,静静地照耀在我的心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悠远之情,首句“楼前茫茫天地阔”以宏大的视角展开,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意境;次句“万顷月浸空江秋”则以细腻的笔触,将月光与秋江融为一体,展现出月夜的静谧与美丽,后两句则通过“人独立”与“意悠悠”等词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茫茫天地阔”与“万顷月浸”等词语,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诗人还通过“人独立”与“意悠悠”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悠远之情,使整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或许在某个秋夜,诗人独自站在楼前,望着眼前的秋江月夜,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和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与美感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注意:虽然“楼前茫茫天地阔,万顷月浸空江秋”这两句诗在现实中可能并非直接出自某位具体历史人物的完整作品(经过检索,未发现完全符合这两句诗的完整诗作及作者),但在此为了回答您的问题,我根据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了一首完整的古诗,并为其虚构了作者、朝代及创作背景等信息,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