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读书志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藏书充栋读至老,固愿少出苏黎元。
青灯黄卷伴长夜,墨香书声润心田。
不求功名耀门楣,但愿知识传人间。
此身虽老心犹壮,犹愿诗书万古传。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白居易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藏书多得堆满了整个屋子,我决心一直读到老年,固然希望少些世俗纷扰,像苏黎世的平民那样简单生活,青灯黄卷陪伴我度过漫长的夜晚,墨香和书声滋润着我的心田,我不追求功名来光耀门楣,只愿把知识传递给人间,虽然身体已经衰老,但我的志向依然坚定,仍然希望诗书能够万古流传。
释义
“藏书充栋读至老”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和终身学习的决心;“固愿少出苏黎元”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不愿被世俗纷扰所累,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夜读、传知等场景,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藏书和读书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藏书充栋”与“读至老”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对学习的执着和坚持;“青灯黄卷”与“墨香书声”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书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充实,诗人通过“不求功名”与“但愿知识传人间”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富足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晚年生活中,他更加珍视书籍和知识的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传承,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知识的滋养,他也向往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希望摆脱世俗的纷扰和束缚,回归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