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宋·刘克庄
栏边徙倚君知否,直到吴天目未穷。
万里风烟通楚塞,九秋人语入渔篷。
日斜鸟散空留树,潮落帆飞不见踪。
欲问归期何日是,楼前新雁又成行。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罢黜,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被誉为“南宋一代文宗”。
译文
你可知我独自倚靠在栏杆边,目光一直望向那遥远的吴地天空,直到视线尽头,万里风烟与楚地相连,秋天的人们话语声随风飘入渔舟之中,夕阳西下,鸟儿散去,只留下空荡荡的树木,潮水退去,帆船远去,已不见踪影,想问归期何时到来,只见楼前新雁又排成行,向南飞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栏边徙倚君知否,直到吴天目未穷”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倚栏远眺,目光穿透万里风烟,直至吴地天际的深情。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远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栏边徙倚君知否,直到吴天目未穷”直接点题,以问句形式引出诗人长时间的凝视与无尽的思绪,颔联“万里风烟通楚塞,九秋人语入渔篷”通过宏大的空间描绘和细腻的声音捕捉,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所见所闻,颈联“日斜鸟散空留树,潮落帆飞不见踪”则以日暮鸟散、潮落帆飞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尾联“欲问归期何日是,楼前新雁又成行”以新雁南飞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渴望与未知。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克庄仕途不顺、身处异乡之时,面对仕途的坎坷和家乡的遥远,诗人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思乡之情,在登高远望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万里风烟、秋声人语、日斜鸟散、潮落帆飞等景象,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内心情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