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拂匡庐。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霁寄远

唐·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斜阳连雨足,空翠落霜融。

鹤起晴天北,云浮碧水东。

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拂匡庐。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任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曾任官,杜牧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早年曾游历四方,增长见识,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杜牧的文学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译文

雨过天晴后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西楼之上吹来了阵阵远方的风,夕阳斜照,雨水充足,使得山色更加青翠,仿佛霜雪融化后的清新,晴空之下,白鹤从北方飞起,云朵悠然地漂浮在东边的碧水之上,我骑着铁马只想着穿越华山(太华),而那布帆又为何要去拂动庐山(匡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秋日景象,诗人独自登上高楼,远眺四方,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如夕阳、雨水、青山、白鹤、云朵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也通过“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拂匡庐”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思考,前两句“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秋日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后两句“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拂匡庐”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情绪,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游历四方、增长见识的时期,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杜牧虽然有着满腔热血和才华,但却难以施展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游历四方,增长见识,同时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情绪。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