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客屦纷满户,身後人情薄於纸。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5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张耒的《感事》,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感事

宋 张耒

生前客屦纷满户,身後人情薄於纸。

好花也须好天气,人生何得长称意。

作者简介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卒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自幼聪颖好学,十三岁能为文,曾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其文,得以为师,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秘书丞等职,因受苏轼牵连,贬为监黄州酒税,后复起用,知兖州、颍州、润州等地,晚年寓居陈州(今河南淮阳),因流寓地遍植柳树,自号“淮南小山”、“宛丘居士”,张耒的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著有《柯山集》、《宛丘集》等。

译文

生前宾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死后人情淡薄,如同薄纸,美好的花朵也需要美好的天气来衬托,人生又怎能常常称心如意呢?

释义

诗句通过对比生前与死后的待遇差异,揭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现象,生前宾客盈门,死后却无人问津,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深感世态的薄凉,诗句也表达了人生无常、难以称心如意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生前客屦纷满户与身後人情薄於纸的对比,既是对世态炎凉的讽刺,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好花也须好天气的比喻,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把握的机遇,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现实性。

创作背景

张耒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波折,曾因与苏轼的交往而受到牵连,贬为监黄州酒税,这种经历让他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也深知人生的无常和难以称心如意,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讽刺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张耒的《感事》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性和现实性的古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讽刺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