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例不候达官,每欲寄声中辄止。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西来例不候达官,每欲寄声中辄止。

山鸟似知人意懒,时来相语故相宜。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常寓深意于浅白之中,其书法和绘画也独具风格,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他一生坎坷,但性格豁达,不拘小节,晚年辞官归隐,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贫而自得其乐。

译文

从西边来的人按惯例是不去拜访达官贵人的,每当想要寄信问候却总是停下来不写,山里的鸟儿似乎懂得我的心思,它们时常飞来与我交谈,这样的情景真是恰到好处。

释义

“西来例不候达官”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不愿与权贵交往的高洁情操;“每欲寄声中辄止”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或许是对现实的不满,又或许是对未来的迷茫;“山鸟似知人意懒,时来相语故相宜”则通过描绘山鸟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心灵慰藉的宁静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不愿与权贵为伍的立场;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自然界的亲密互动,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品格,也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独立的普遍心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晚年归隐山林之后,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有了深刻的认识,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在这首诗中,他借山居之景,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这种生活态度与创作心境,不仅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