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须班白面骨生,心颇疑君遽如此。的释义

春秋5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鬓须班白面骨生,心颇疑君遽如此”,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垂老别》,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垂老别》

唐·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鬓须班白面骨生,心颇疑君遽如此。

(注:由于全诗较长,这里只列出了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段落,以及部分前后文以体现上下文联系。)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鬓发已经斑白,脸颊瘦削得只剩下骨头,我心里很疑惑,你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一位老者因战乱而饱受折磨,鬓发斑白,面容憔悴,心中不禁产生疑惑和同情,通过这一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和悲痛。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刻画了战乱中老人的悲惨形象,诗人通过“鬓须班白”和“面骨生”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老者因战乱而身心俱疲的状态。“心颇疑君遽如此”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老者境遇的深深同情和不解,进一步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整首诗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战争的强烈控诉。

创作背景

《垂老别》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叙事诗,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因此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一位老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控诉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甫对战争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