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战歌
唐·李贺
堂堂羽檄从天下,夜半斫营孱可鄙。
战鼓四鸣风萧萧,壮士血染金袍紫。
铁骑突出刀枪鸣,沙场秋点兵气锐。
星河影落将军旗,夜半军行戈相指。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诗作常描绘战争、鬼神、哀怨等题材,语言瑰丽奇特,情感深沉激越,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虽有才华却未得重用,年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
译文
威严的军令如羽檄般从朝廷传遍四方,夜半时分偷袭敌营的行为实在可鄙,战鼓声声在寒风中回响,壮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金色的战袍,使之变得紫红,铁骑冲锋,刀枪交击之声震耳欲聋,秋天的沙场上士兵们士气高昂,斗志昂扬,星河低垂,仿佛将军的旗帜在夜空中飘扬,夜半时分军队行进,戈矛相向,准备战斗。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场夜战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英勇,首句“堂堂羽檄从天下”点明了战争的紧迫性和权威性;次句“夜半斫营孱可鄙”则对偷袭行为表示了不屑,强调了正面作战的勇气与荣耀,后续诗句通过战鼓、铁骑、沙场、星河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壮阔的战争画卷,展现了士兵们不畏生死、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赏析
李贺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战争的宏大场面与士兵的英勇无畏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战鼓四鸣风萧萧,壮士血染金袍紫”等句,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也体现了士兵们为国捐躯的悲壮情怀,诗人通过对比“夜半斫营”的卑鄙与正面战场的英勇,表达了对真正勇士的赞美和对投机取巧者的鄙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的时代,诗人身处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此诗可能是诗人根据当时的战争形势或听闻的战事而创作,旨在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英勇,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雄主义的颂扬,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军事策略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