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59个月前

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注:上述诗句中,“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昌龄某一首完整的《从军行》诗,而是根据王昌龄的边塞诗风格及内容,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组合出的意境,这两句诗可能融合了王昌龄多首边塞诗的元素和意境。)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汜水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译文

(针对“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两句的意译)

军营前号角声直冲云霄,响彻天际;陇山之上,战士们的铁甲在月光下闪耀着光芒,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军营的壮丽景象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画角声高亢激昂,象征着军队的士气高昂和战斗意志的坚定;铁衣光照水,则展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难、坚守边疆的英勇姿态。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勾勒出了边塞军营的雄浑气势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画角声入云,不仅描绘了声音的高远和激昂,更寓意着军队的战斗精神和必胜信念;铁衣光照水,则通过光影的交错,展现了战士们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边塞风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王昌龄边塞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边塞诗多以其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风光、战争场景和战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疆安宁的渴望,这两句诗虽然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完整的《从军行》诗,但它们的意境和风格与王昌龄的边塞诗相吻合,反映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在唐代,边塞战争频繁,王昌龄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边疆安宁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