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愁滩下扁舟晚,蛇退陂前古驿寒。全诗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鬼愁滩

唐·雍陶

鬼愁滩下扁舟晚,蛇退陂前古驿寒。

独宿孤亭愁欲死,风吹黄叶满青山。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传世,其中不乏佳作,但传世不多。《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卷五百一十八)。

译文

在鬼愁滩下的江面上,一叶扁舟在暮色中缓缓前行;蛇退陂前,古老的驿站笼罩在寒意之中,我独自宿在孤零零的亭子里,心中愁苦至极,仿佛要死去一般,此时风吹动着满山的黄叶,更添几分凄凉。

释义

“鬼愁滩下扁舟晚”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鬼愁滩时的景象,滩名“鬼愁”,暗示其险峻难行,而“扁舟晚”则点明了时间和行旅的孤独。“蛇退陂前古驿寒”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荒凉与寒冷,蛇退陂与古驿的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古老而荒凉的氛围。“独宿孤亭愁欲死”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而“风吹黄叶满青山”则以自然景象的凄凉来映衬诗人内心的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鬼愁滩、蛇退陂、古驿、孤亭、黄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愁苦的氛围,深刻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愁绪,诗中“鬼愁滩”与“蛇退陂”的命名,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增添了诗歌的神秘与荒凉感,而“独宿孤亭愁欲死”一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绝望,使诗歌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风吹黄叶满青山”一句,以自然景象的凄凉来收束全诗,既与前面的意象相呼应,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雍陶在旅途中经过鬼愁滩和蛇退陂时,因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而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抒发内心愁绪的诗篇,雍陶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这首诗或许也反映了他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中的孤独与愁苦。

雍陶的《过鬼愁滩》是一首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佳作,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荒凉景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