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的释义

小编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像

唐·杜牧

功成画麟阁,独有凌烟侯。

长揖不拜去,去上西山头。

西塞山前秋水多,青林红树一川秋。

乞与画工团扇本,巧将烟霭入毫端。

(注:原诗中“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并非连续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调整,以两句为核心进行解析。“乞与画工团扇本”一句可能出自杜牧其他作品或后人辑录时的编排,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其与“青林红树一川秋”意境相融,进行整体解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清丽,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李商隐推崇,两人并称“小李杜”。

译文

(调整后意境融合版)

功成名就之后,本应在麒麟阁上绘像留名,但那位英雄(指李愬)却选择长揖不拜,转身离去,隐居于西山之巅,西塞山前秋水潺潺,青翠的树林与火红的树叶交织,铺满了一川秋色,他请求画工将这番美景绘于团扇之上,巧妙地将那朦胧的烟霭融入笔端,定格了这秋日的美景与心中的淡泊。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李愬(唐代名将,平定淮西吴元济之乱的主要功臣)功成不居、归隐山林的形象,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淡泊名利的向往。“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两句,以秋日山林之美,象征了李愬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杜牧此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清新美,通过对比李愬的功成不拜与归隐山林,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而“乞与画工团扇本,青林红树一川秋”两句,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李愬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虽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尤其是那些能够保持节操、不为名利所动的英雄,充满了敬仰之情,李愬作为平定叛乱、功高震主却选择归隐的典范,自然成为了杜牧笔下赞颂的对象,此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杜牧借李愬之事,抒发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