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倾鸡唱吟未已,爽透发根清入齿。的解释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河倾鸡唱吟未已,爽透发根清入齿。

山居闲寂似僧家,起就东窗觑朝霞。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当银河倾斜、雄鸡啼唱之时,我的吟诵还未停止,那清新的空气直透发根,清凉的感觉甚至深入牙齿,在这山中居住的日子,闲寂得如同僧人一般,清晨起床后,我便走到东窗边,静静地观赏那初升的朝霞。

释义

“河倾鸡唱吟未已”描绘了诗人深夜至清晨时分仍在吟诵诗歌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爽透发根清入齿”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山中空气的清新宜人,让人感受到一种身心舒畅的感觉。“山居闲寂似僧家”直接点明了山居生活的闲寂特点,与僧人的生活相似。“起就东窗觑朝霞”则展现了诗人清晨起床后,面对朝霞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首句“河倾鸡唱吟未已”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也暗示了他深夜至清晨的勤奋与坚持,次句“爽透发根清入齿”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山中空气的清新宜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种身心舒畅的感觉,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闲寂与美好,诗人将自己比作僧人,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晚年他选择了隐居山中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山中,陆游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过上了闲寂而宁静的生活,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清晨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