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高鼎
屋东菊畦蔓草荒,瘦枝山草三尺长。
秋来满院风萧瑟,独坐闲吟对夕阳。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此诗写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房屋东边种菊花的田地里杂草丛生,显得荒芜,山间野草瘦长,已经长到三尺多长,秋天到来,满院都是萧瑟的秋风,我独自坐着,悠闲地吟诵诗句,面对着西下的夕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荒凉,首句“屋东菊畦蔓草荒”点明了地点和景象,菊畦荒芜,蔓草丛生,透露出一种荒凉之感,次句“瘦枝山草三尺长”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野草,瘦长的枝条和茂盛的野草形成对比,更显得环境的荒凉,后两句“秋来满院风萧瑟,独坐闲吟对夕阳”则通过秋风萧瑟和诗人独坐闲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荒凉,首句和次句通过菊畦的荒芜和山草的茂盛,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后两句则通过秋风萧瑟和诗人独坐闲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高鼎晚年隐居山林之时,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可能因对现实的不满而选择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荒凉,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淡泊,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清代文献中并未被广泛记载,但根据高鼎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意境,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这是高鼎的一首山居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