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宴赏乐
唐·韦庄
纤指醉听筝柱促,长檠时看烛花摧。
夜深斜倚朱栏外,月照花前酒满杯。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是花间派词人代表人物之一,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多抒发离愁别绪及个人情感。
译文
纤细的手指醉意朦胧中聆听古筝急促的旋律,长长的灯烛不时映照出烛花凋零的景象,夜深时分,我斜倚在红色的栏杆外,月光洒落在花前,杯中的酒已满溢。
释义
纤指醉听筝柱促:形容女子手指纤细,在醉意中聆听古筝弹奏,筝弦振动急促,音乐激昂。
长檠时看烛花摧:长檠(qíng)即长灯柱,烛花指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烛芯灰烬,此处描述夜晚宴饮时,不时观察蜡烛燃烧,烛花掉落,暗示时间流逝。
夜深斜倚朱栏外:夜深人静,主人公斜靠在红色的栏杆旁,透露出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寂寞的心境。
月照花前酒满杯:月光照耀在花前,主人公手中的酒杯依然满盈,展现了宴饮未散,月色与酒香交织的浪漫氛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宴赏乐的温馨而略带哀愁的画面,首句通过“纤指醉听筝柱促”,以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展现了女子在酒醉中聆听古筝的优雅姿态,音乐之急促与人物之沉醉形成鲜明对比,次句“长檠时看烛花摧”则通过细节描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宴会的持续,烛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后两句“夜深斜倚朱栏外,月照花前酒满杯”则将场景推向高潮,夜深人静之时,主人公独自倚栏,月光、花影、美酒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淡哀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彼时他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初年的纷扰,个人生活也多有波折,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通过描绘一场夜宴赏乐的场景,寄托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的“纤指”、“长檠”、“朱栏”、“月照花前”等元素,不仅是对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反映了他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