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下江陵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东游万里虽堪乐,滟滪瞿唐要放船。
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长。
(注:“东游万里虽堪乐,滟滪瞿唐要放船。”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的《下江陵》原诗,而是根据诗意及李白其他作品中关于东游与行舟的描述,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而构思的融合句,以下分析将基于整首诗《下江陵》及这两句融合句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自然流畅,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整首诗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融合句译文)
虽然向东游历万里确实令人快乐,但在滟滪堆和瞿塘峡这样的险峻之地,还是要小心放船前行。
释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形容白帝城高耸入云,清晨云雾缭绕的景象。
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下,速度之快,一日之内即可到达江陵的豪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描绘了沿途两岸猿猴啼叫不断的自然景象。
轻舟已过万重山:形容船行迅速,已穿越重重山峦。
东游万里虽堪乐:表达了诗人对东游经历的喜爱和享受。
滟滪瞿唐要放船:提醒在滟滪堆和瞿塘峡这样的险峻水域要谨慎行船。
赏析
《下江陵》是李白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描绘诗人乘船顺流而下,穿越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船行之快和诗人内心的畅快,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通过猿啼和山峦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融合句“东游万里虽堪乐,滟滪瞿唐要放船”则体现了李白在游历过程中的谨慎与豪情,他热爱游历,享受旅途中的乐趣,但同时也深知在自然面前应保持敬畏之心,尤其是在险峻的水域要更加小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春天,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时,突然接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时所作,诗中充满了诗人获得自由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而融合句中的“东游万里”和“滟滪瞿唐”等元素,则反映了李白在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