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喜晴
宋·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续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
回首前尘如梦,一生身属官仓米。
今朝得沐晴光,剩喜残年得自由。
(注:后两句“回首前尘如梦,一生身属官仓米,今朝得沐晴光,剩喜残年得自由。”为根据关键词“一生身属官仓米,剩喜残年得自由”所构思的续句,并非范成大原诗内容,以下分析将主要基于前四句原诗及所给关键词的情境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他早年多次应举未第,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累官做到参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译文
(前四句)
窗户之间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下的竹笋长成了走出了树林,下了很久的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
(续句意境)
回首过去的生活如同梦境一般,一生都在为官府忙碌,领取官仓的粮食,今天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天气,庆幸在晚年能够享受到这份自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梅熟落蒂、笋成出林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后两句则通过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惊讶,续句部分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对当前自由的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由的思考,前两句的景物描写生动细腻,富有生活气息;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转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续句部分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范成大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未第,后虽官至参知政事,但晚年退居石湖,过上了相对自由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忙碌生活的回顾和对当前自由生活的珍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