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西郭红桥路,烂醉东关白塔秋。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游

明 · 王世贞

行歌西郭红桥路,烂醉东关白塔秋。

几度经过忆旧游,西风回首泪难收。

作者简介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属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为官清廉,因抨击大学士严嵩而被调职,后起复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升任南京刑部尚书,隆庆元年(1567年),告病归乡,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年)卒,年六十五,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敏”,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成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主盟文坛,其文学主张,早年受李攀龙影响,尊古摹古,晚年则有所变化,他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相友善,攀龙殁,独主文坛二十年,才学富赡,于诗能兼美众体,于文不拘一格,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续稿》、《艺苑卮言》、《读书后》等。

译文

在西郭红桥路上边走边唱,在东关白塔下烂醉如泥,沉醉于秋天的美景中,多次经过这里回忆起往昔的游历,西风萧瑟中回首往事,泪水难以抑制地流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游览西郭红桥路和东关白塔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旧游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行歌西郭红桥路”描绘了诗人在红桥路上边走边唱的情景,表现出他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次句“烂醉东关白塔秋”则通过“烂醉”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东关白塔下沉醉于秋景中的状态,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对旧游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动人。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游览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在红桥路上边走边唱和在白塔下烂醉如泥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旧游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丰富,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红桥”、“白塔”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而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世贞在秋日游览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些波折或变故,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在秋日里游览西郭红桥路和东关白塔,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寻找心灵的慰藉,在游览的过程中,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感慨的诗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