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是儒生知择术,百年穷达守书诗。的释义

小编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儒生叹

宋·陆游

儒生穷达自有时,惟是书诗守到死。

白发萧萧空满袖,一生心事在渔矶。

惟是儒生知择术,百年穷达守书诗。

青灯黄卷长相伴,不羡人间富贵时。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扩充,原诗中可能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改编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儒生的穷困与显达自有其时机,但他们唯一坚守的是书与诗,即使白发苍苍,衣袖空空,一生的心事也只在渔矶之上,正是儒生懂得选择自己的道路,无论百年间的穷困还是显达,都始终不渝地守护着书与诗,青灯黄卷成为他们永恒的伴侣,从不羡慕人间的富贵荣华。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儒生对于学问与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于富贵名利的淡泊态度,儒生们深知自己的命运难以预料,但他们始终坚守着书与诗,这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和追求,无论生活如何贫困或显达,他们都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对道德的坚守,青灯黄卷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从不羡慕那些追求富贵名利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儒生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他们淡泊名利、坚守学问的高尚品质,诗中“惟是儒生知择术,百年穷达守书诗”一句,更是突出了儒生对于学问与道德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儒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反思,他希望通过儒生的坚守和追求,来引领社会风气向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面临着金朝和蒙古的威胁,国家危亡之际,许多士人纷纷投身于抗金抗蒙的斗争之中,也有一些士人选择了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陆游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但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朝廷的腐败无能,他也感到无力和无奈,他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寄托在了诗歌之中,通过描绘儒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