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手把金樽酒满倾,月华交映酒杯明。
一筇信脚乾坤迮,百榼浇愁宠辱空。
(注:“一筇信脚乾坤迮,百榼浇愁宠辱空”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已知的完整诗作中,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风格或意境创作的句子,或散见于某些文献的残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李白可能创作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风格豪放飘逸,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由、人生、自然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译文
手持竹杖随意行走,感觉天地仿佛变得狭窄;用成百的酒器来浇灭忧愁,让宠辱皆忘,心境空明。
(注:由于这两句是构想之作,译文基于其意境进行翻译,以展现李白式的洒脱与超然。)
释义
“一筇信脚乾坤迮”中,“一筇”指一根竹杖,象征着诗人的闲散与自由;“信脚”意为随意行走;“乾坤迮”则表达了诗人行走间仿佛天地都为之变小的感受,实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脱,不为外界所限。
“百榼浇愁宠辱空”中,“百榼”形容酒器之多,象征诗人借酒消愁;“浇愁”即消除忧愁;“宠辱空”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达到的一种忘却名利、宠辱不惊的境界。
赏析
这两句诗体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特征:豪放不羁、超脱尘世,诗人以竹杖为伴,随意行走于天地之间,展现出一种不受世俗束缚的自在与洒脱,通过大量饮酒来浇灭心中的忧愁,达到一种宠辱不惊、心境空明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已知的完整诗作,但我们可以构想,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李白在山林间与友人畅饮时的即兴创作,李白一生热爱自然,常游历名山大川,与友人把酒言欢,抒发胸中豪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创作出这样充满豪情与超脱意境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的追求。
虽然“一筇信脚乾坤迮,百榼浇愁宠辱空”并非李白确切的原文诗句,但通过这样的构想与解析,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李白诗歌的魅力与意境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