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物诗
唐·白居易
委肉本知居几上,翦翎何恨著笼中。
梁间燕语初相得,池上鸥飞忽近空。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通。
不独怜君画不得,更怜君似洛中翁。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放在案板上的肉本就知道要被吃掉,剪短翅膀的鸟儿又何必怨恨被关在笼中呢?房梁上的燕子刚刚还在愉快地交谈,池塘上的鸥鸟却忽然飞走了,只留下一片空寂,白雁翅膀沉重,飞行困难;黄鹂舌头干涩,叫声不畅,我不只是可怜你无法被画入画中,更可怜你就像那被困在洛阳城中的老翁一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被置于案板上的肉和被囚禁在笼中的鸟儿,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奈和悲哀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燕子、鸥鸟、白雁和黄鹂等动物,也各自象征着不同的境遇和命运,整首诗以物喻人,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奈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咏物为题,却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被置于案板上的肉和被囚禁在笼中的鸟儿,巧妙地表达了对命运无奈和悲哀的感慨,诗中还通过描绘其他动物的境遇,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寓意,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却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个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有关,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悲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可能还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寓意深刻、情感丰富的佳作,通过描绘被置于案板上的肉和被囚禁在笼中的鸟儿等意象,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命运无奈和悲哀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