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空读万卷书,白首不识承明庐。全诗是什么?

梦梦66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送陈章甫》,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送陈章甫》

唐·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平生空读万卷书,白首不识承明庐。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有交往,诗名颇盛,其作品以边塞诗和送别诗最为人称道,风格豪放飘逸,意境深远。

译文

四月的南风吹得大麦金黄,枣花未落而桐叶已长,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嘶不禁思念故乡,陈侯你立身行事多么坦荡,虬须虎眉额头宽又广,胸中贮藏着万卷诗书,不肯低头埋没在草莽,东门买酒回来我们同饮,心中万事都如鸿毛般轻,醉卧不知白天已过去,有时空望孤云独自高飘,黄河浪头连天一片漆黑,渡口官吏停船不让过河,你这郑国的游子未能到家,洛阳的友人徒然为你叹息,听说家乡熟人现在很多,你昨日罢官今天境况如何?一生空读万卷诗书,到老却不认识承明庐(指朝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陈章甫的生平遭遇和性格特点,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感慨,诗中描绘了陈章甫的坦荡胸怀、博学多才以及不羁的性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前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后半部分则着重刻画陈章甫的形象和遭遇,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和愤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心轻万事如鸿毛”、“有时空望孤云高”等,生动地表现了陈章甫的豁达和孤独,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为送别友人陈章甫而作,陈章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仕途不顺,一生未能得到重用,李颀在送别之际,深感友人遭遇的不公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感慨的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