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身世在何许,一夜萧萧芦荻声。全诗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不知身世在何许,一夜萧萧芦荻声。

作者:刘长卿(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避乱入江南,历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之感和山水隐逸之趣,风格含蓄深沉,语言清丽洗练,尤擅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译文

夕阳余晖洒在江边的沙滩上,潮水退去后,渔船斜靠在岸边。

不知道自己漂泊的身世究竟在何方,只听得一夜芦苇丛中传来萧萧的风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落日的宁静景象和潮水退去后渔船的静谧状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飘零、前途未卜的感慨。“不知身世在何许”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一夜萧萧芦荻声”则通过芦苇在风中摇曳的声音,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感慨,首句“江头落日照平沙”,以夕阳余晖和沙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次句“潮退渔船阁岸斜”,则通过潮水的退去和渔船的停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后两句“不知身世在何许,一夜萧萧芦荻声”,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寂,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之地,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迷茫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身世飘零、前途未卜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普遍存在的仕途失意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