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行
宋·杜牧
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低。
行穿溪径闻鸣犊,身在山林见落晖。
时有行人叹顽健,黑丝点破颔间霜。
悠悠牧笛闲花外,红树青山好放啼。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杜牧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手,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
(虚构部分,基于杜牧的风格与背景)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独树一帜,杜牧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其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春日过半,却仿佛有了秋日的凉意,让人心意迷乱,山城刚下过一场雨,百花都被雨水打得低垂着头,我沿着小溪边的路径行走,听到远处小牛的叫声,身处在山林之中,眼前是夕阳的余晖,时不时有行人经过,感叹我身体强健,虽然颔间已有了白发,但黑丝仍点缀其间,显得不那么苍老,悠扬的牧笛声在野花之外飘荡,红树青山之间,正是鸟儿欢唱的好时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行走于山村小路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雨后低垂的百花、夕阳的余晖、小牛的叫声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通过行人的感叹,展现了诗人虽年岁渐长,但仍保持健壮的体魄和乐观的心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春日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既点明了时令,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而“时有行人叹顽健,黑丝点破颔间霜”则通过行人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部分)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一个宁静的山村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也不免感叹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山村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迷茫,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