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出自哪首诗?

风云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与友人别

唐·韦应物

山河远阔路迢迢,

离愁渐远渐无穷。

但使胸中机事尽,

一樽随处送悠悠。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山河辽阔,道路遥远无边,

离别的愁绪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愈发浓烈。

但只要心中没有了世俗的烦恼和机巧之心,

无论身处何方,举起酒杯便能悠然自得。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但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首句“山河远阔路迢迢”描绘了离别的背景,广阔的山河和漫长的道路暗示了分别的不易和未来的不确定,次句“离愁渐远渐无穷”则直接表达了离别的愁绪,这种愁绪随着距离的拉远而愈发强烈,后两句“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烦恼的向往,只要心中没有了这些烦恼,那么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举杯畅饮,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次分明,从离别的愁绪到对心灵自由的向往,情感逐渐升华,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意蕴丰富,意境深远,首句与次句之间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艰难和愁绪的浓烈;而后两句则通过象征手法,将“胸中机事”比作世俗的烦恼和机巧之心,将“一樽”比作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态度,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刺史期间,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与友人的分别,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作为一位深谙人生哲理的诗人,韦应物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愁绪之中,而是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来看待离别,表达了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