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结茅分得野鹿场,一夜北风三尺雪。
半壁灯光才照字,一窗寒月正临床。
时逢岁暮乡思远,地接衡庐梦易长。
莫道此中多苦趣,须知闲处是仙乡。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隐居,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我在山野间搭建起简陋的茅屋,恰好分得了一片野鹿出没的地方,一夜之间,北风呼啸,降下了三尺厚的积雪,微弱的灯光只能照亮半壁书页,清冷的月光则正好洒在我的床前,时值年末,我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深切,而此地紧邻衡山,让我的梦境也变得更加悠长,不要说这里只有苦涩的趣味,要知道在这闲适之处,便是人间的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通过“结茅分得野鹿场”展现了其居住环境的简陋与自然,“一夜北风三尺雪”则描绘了冬季山林的严寒景象,接下来两句通过“半壁灯光”与“一窗寒月”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深刻体悟,认为虽然生活清苦,但心灵却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山林隐居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环境的严酷与内心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选择了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便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简陋的居所、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内心的感悟,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其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