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赐诸王大臣诗
唐·李世民
翠凤翯翯飞杳冥,
皇家养老非忘汝。
何必青门学种瓜,
东陵岂是隐逸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朝(618年-907年)
作者简介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年少从军,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即位后,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译文
翠绿的凤凰高高飞翔在遥远的天际,
皇家对于养老之事并未将你遗忘。
你何必去青门学习种瓜呢?
那东陵侯的隐居之名,又岂是真正的隐士所求。
释义
这首诗是李世民赐给诸王大臣的,表达了他对臣子的关怀与期望,首句以凤凰高飞比喻臣子的才华与抱负,次句直接点明皇家并未忘记对臣子的养老之责,后两句则通过反问和否定,告诫臣子不必效仿古代隐士青门种瓜或东陵侯隐居的行为,暗示他们应继续为国家效力,而非选择隐居避世。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李世民作为君主的宽广胸怀和对臣子的深厚情感,通过凤凰高飞的意象,展现了臣子们的高尚品质和远大志向,以养老为引子,强调了皇家对臣子的关怀与责任,后两句的反问与否定,既是对臣子的期望与鞭策,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引导与纠正,整首诗既体现了君主的威严与仁爱,又展现了臣子的忠诚与担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世民在位期间对臣子的养老政策有关,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李世民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注重对臣子的选拔与培养,他也深知臣子们为国家付出的辛劳与贡献,因此在他们年老之时,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与照顾,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旨在表达李世民对臣子的感激与期望,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为国家效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