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空山无近远,云水自幽深。

野老闲相语,樵夫独自行。

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

林鸟啼春晚,岩花笑日阴。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隐逸情怀和禅意哲理,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一定影响,但具体生平事迹记载不多,多见于各类诗集选本之中。

译文

空旷的山中不分远近,云雾缭绕,水流幽深,村中的老人悠闲地交谈着,樵夫则独自在山间行走,我如今的困顿正是因为这份清高狂放所致,不要去向佛祖(瞿昙为释迦牟尼之姓,此处代指佛祖)询问前世的因缘,林中的鸟儿在晚春时节啼叫,岩石旁的花朵在日影下含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清幽生活,以及他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清高狂放性格的自省,以及不向外界(包括宗教)寻求命运解答的态度,尾联则以自然景象作结,寓含了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颈联中的“此穷正坐清狂尔”一句,既是对自己性格的坦诚剖析,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领悟,体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的高洁品质,而“莫向瞿昙问宿因”则透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淡然态度,认为人生的穷达不应归咎于前世的因缘,而是应该由自己去把握和创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创作于释绍嵩隐居山林期间,面对清幽的自然环境和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命运的看法,在南宋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选择隐居山林以避世,释绍嵩作为僧人诗人,更是将这份隐逸情怀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心境变化,也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