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甑中余麦饭,何妨涧底采荆薪。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酬张少府》,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但使甑中余麦饭,何妨涧底采荆薪。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他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右丞集》传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晚年只喜欢安静的环境,对尘世间的事情都不再关心。

自认为没有高明的谋略,只知道返回山林隐居。

松林中的风吹动我解开了衣带,山间的明月照耀着我弹琴。

只要能让锅中有剩余的麦饭,又何必在意在涧底采集荆条当柴火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晚年归隐山林后的宁静生活和淡泊心境,诗人自认为没有高明的政治谋略,因此选择回归自然,享受山林间的宁静与自由,即使生活简朴,只要心中有满足和宁静,就无需在意物质的匮乏。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归隐山林后的生活状态,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尘世间事情的淡泊态度;中间四句则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与自由;最后两句以“但使甑中余麦饭,何妨涧底采荆薪”作结,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

王维在仕途上曾经历过一些波折和挫折,晚年时他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宁静淡泊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归隐期间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间事情的淡泊态度,通过描绘山林间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细节,诗人展现了归隐后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与当时社会的浮躁和功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高尚的情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