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迹叹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前朝名胜凋零尽,百岁关心只自知。
断碣残碑何处觅,秋风落日满荒祠。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改革家、诗人,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前朝的风景名胜如今都已凋零殆尽,这份百年的关切与忧虑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那些断裂的石碑和残破的碑文到哪里去寻找呢?只见秋风萧瑟,落日余晖洒满了荒废的祠堂。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前朝古迹凋零的哀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句“前朝名胜凋零尽”直接点出主题,说明昔日的风景名胜如今已不复存在;次句“百岁关心只自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关切,这种情感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后两句“断碣残碑何处觅,秋风落日满荒祠”通过描绘断碑残碣和荒凉祠堂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古迹凋零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前朝古迹凋零的深深哀叹,诗人通过描绘断碑残碣、秋风落日和荒凉祠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感伤,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体现了他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文化衰落的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前朝古迹的凋零和文化的衰落,内心深感忧虑和感伤,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前朝古迹的哀叹,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