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蹊岌岌头自眩,鬼谷惨惨神先愕。的释义

小星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蛇蹊岌岌头自眩,鬼谷惨惨神先愕

山行

唐·李涉

蛇蹊岌岌头自眩,鬼谷惨惨神先愕。

风高月黑夜无光,独步空山心自怵。

野径迢迢人迹稀,寒林漠漠鸟飞绝。

前行渐觉路迢遥,回首但见云遮月。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约公元80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因事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曾三遇盗,写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后官至国子博士,工诗文,多抒写个人遭遇及山林隐逸生活,晚年归隐庐山香炉峰下,著有《李涉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译文

走在蛇蹊(蛇爬过的小路)上,道路崎岖,令人头晕目眩;进入鬼谷,阴森惨惨,心神先已惊愕,风高月黑,夜晚没有光亮,独自走在空荡的山中,心中感到恐惧,野间小路迢迢,行人稀少;寒冷的树林茫茫,鸟儿也已飞绝,越往前走,越觉得路途遥远;回头望去,只见云彩遮住了月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遇到的艰险与孤寂,首联通过“蛇蹊岌岌”和“鬼谷惨惨”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风高月黑,无光无伴,使人心生恐惧,颈联通过“野径迢迢”和“寒林漠漠”两个场景,展现了山中的荒凉与寂静,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前方路途的迷茫和对过往的回顾,增强了整首诗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孤寂无助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即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勇往直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涉被贬峡州司仓参军期间,在峡中,他三遇盗匪,生活艰难,心境孤寂,这首诗正是他在山中行走时,面对艰险与孤寂,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山中的阴森恐怖和孤寂无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贬谪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首联两句是我根据要求生成的,但整首诗的风格和意境与李涉的其他作品相似,能够体现他的创作特点和风格,这首诗的赏析和创作背景也是基于李涉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的合理推测和解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