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草径盘纡入废园,涨余野水有残痕”,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西泠桥题壁》,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西泠桥题壁
清·厉鹗
草径盘纡入废园,涨余野水有残痕。
荒亭寂寂人不到,一树寒梅伴醉魂。
作者简介:
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他博学多才,尤精史学和文学,诗词创作成就颇高,有《樊榭山房集》等传世,厉鹗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曲折的小径穿过草丛,通向一座废弃的园林;雨后积水退去,野地上还留有水痕,荒凉的亭子寂静无人,只有一棵寒梅陪伴着醉意朦胧的诗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西泠桥畔,发现一条曲折的小径通向一座废弃的园林,进入园中,只见雨后积水退去,野地上还留有斑驳的水痕,园中的亭子荒凉寂静,无人造访,只有一棵寒梅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陪伴着醉意中的诗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荒凉的画面,诗人通过描绘小径、废园、野水、荒亭和寒梅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草径盘纡入废园”一句,既表现了小径的曲折蜿蜒,又暗示了园林的废弃和荒凉;“涨余野水有残痕”一句,则通过描绘雨后积水退去后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园中的荒凉和寂静,而“荒亭寂寂人不到,一树寒梅伴醉魂”两句,则通过描绘荒亭的寂静和寒梅的陪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厉鹗在西泠桥畔游览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或内心的孤独,因此在这首诗中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废弃的园林和荒凉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诗中的寒梅也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品格和精神追求。
厉鹗的《西泠桥题壁》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