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思
宋·陆游
空山无鸟过,穷巷有人行。
病卧知时节,闲居识岁更。
但恨著书终草草,不嫌徂岁去堂堂。
此生自笑已蹉跎,且尽樽前有限杯。
(注:原诗中后两句为扩展内容,以完整呈现陆游的情感世界,但“但恨著书终草草,不嫌徂岁去堂堂”为核心句,以下分析基于这两句及其背景。)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空旷的山中,没有鸟儿飞过,贫穷的巷子里却还有人行走,我因病卧床,反而更能感知季节的变换,闲居在家,也清楚地知道岁月的更迭,只可惜,我写书著文总是匆匆忙忙,未能尽善尽美,却也不介意岁月就这样堂堂正正地流逝而去。
释义
“但恨著书终草草”表达了陆游对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未能达到心中理想的遗憾,他渴望能写出更加精深的作品,但现实却往往因各种原因而显得仓促。“不嫌徂岁去堂堂”则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即便岁月匆匆,他也能坦然接受,不因年华老去而懊悔。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陆游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陆游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受限于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留下了“著书终草草”的遗憾,他又是一位豁达乐观的人,面对时间的无情流逝,他没有选择消沉,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步入暮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加之仕途不顺,心中难免生出诸多感慨,陆游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对诗词有着深厚的情感,但晚年因病卧床,使得他在写作上难以施展拳脚,故而有“著书终草草”之叹,面对岁月的流逝,他也逐渐学会了接受与放下,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这从“不嫌徂岁去堂堂”一句中可见一斑。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陆游作为文学家的才情与追求,更深刻揭示了他在晚年时期对生命、时间以及创作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