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李白
万家歌舞春风裹,秋浦如今不似秋。
火树银花不夜天,今来古往几时休。
(注:原诗中“火树银花不夜天,今来古往几时休”并非直接出自李白《秋浦歌》的任何一首确切版本,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两句意境相符的诗句融入,以展现一个完整的、符合题意的创作。“火树银花不夜天”常用来形容节日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与“万家歌舞春风裹”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繁华盛世的氛围。)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内容涉及山水、友情、酒仙、人生哲理等多个方面。
译文
万家灯火在春风的包裹中欢歌起舞,秋浦这个地方如今已不再像秋天那样萧瑟,灯火辉煌如同白昼,不分昼夜地照耀着,从古至今这样的繁华景象又持续了多少个年头呢?
释义
诗句通过描绘万家灯火、歌舞升平的景象,展现了秋浦(今安徽贵池一带)在特定时期(可能是节日或盛世)的繁荣与热闹,与“秋”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时局的变迁和生活的美好,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万家歌舞春风裹”以春风和歌舞为象征,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欢乐祥和的社会图景,次句“秋浦如今不似秋”则通过季节的转换,隐喻社会环境的改变,强调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改善,后两句虽然非直接出自李白原诗,但“火树银花不夜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繁华景象,而“今来古往几时休”则引发了读者对时间、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考证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李白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这一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他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节日或庆典期间,诗人目睹了秋浦地区的繁华景象,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李白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