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垂虹桥夜月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欹枕江南烟雨夜,高挂蒲帆上黄鹤。
独吹铜笛过垂虹,月落乌啼云雨收。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高挂蒲帆上黄鹤,独吹铜笛过垂虹”两句并未完整出现在姜夔的任何一首现存作品中,但姜夔确有描写江南景色与音乐之美的诗作,故以此风格虚构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以词名世,其词作清空骚雅,有“白石词派”之称。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姜夔生于南宋初年,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高远,多抒发身世之感与羁旅之愁,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江南烟雨朦胧的夜晚,我斜倚在枕上,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我高高地挂起蒲帆,仿佛要乘风直上黄鹤楼一般,我独自吹奏着铜笛,穿越过垂虹桥,那时月已西落,乌鸦啼叫,云雨初歇,一切显得那么宁静而深远。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南水乡乘舟旅行的情景,通过“高挂蒲帆上黄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与自由的向往;而“独吹铜笛过垂虹”则展现了诗人孤独而优雅的形象,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情与诗人的个人情感。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姜夔词作中特有的清空与骚雅,通过“高挂蒲帆”、“独吹铜笛”等细节描写,不仅刻画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也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的“月落乌啼云雨收”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从对远方的憧憬到对现实的接受与平静。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但基于姜夔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可能源于他对江南水乡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由与远方的无限向往,姜夔一生漂泊不定,对自然美景有着敏锐的感知与深刻的情感,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构的这首诗也体现了姜夔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与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