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今岁乐哉适岁丰。

吏不相倚勇赴功,民不祈神争下种。

眼昏似雾芒鞋润,头白如霜竹杖轻。

天公知我此间乐,故遣雨声连夜听。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要知道这一场雨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今年真是快乐啊,恰逢丰收之年,官吏们不再互相推诿,勇敢地投身于农田水利工程中,百姓们也不再祈求神灵,争相抢种下种子,我的双眼因雨水而模糊,像是被雾气笼罩,但芒鞋却被雨水滋润得十分舒适;我的头发已经斑白如雪,但竹杖在湿润的地面上却显得格外轻盈,上天似乎知道我在这里的快乐,所以特地让雨声连夜陪伴着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以及这场雨给农民和官员带来的积极影响,诗中通过“乐哉适岁丰”表达了丰收的喜悦,通过“吏不相倚勇赴功”和“民不祈神争下种”展现了官民齐心协力、积极投入生产的场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和享受雨夜宁静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雨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个人的感受与乡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吏不相倚勇赴功”和“民不祈神争下种”两句,不仅展现了官民的团结与勤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积极面貌,而“眼昏似雾芒鞋润,头白如霜竹杖轻”两句,则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诗人所在的乡村地区却相对安宁,诗人通过描绘一场及时雨给乡村带来的丰收景象和官民的积极态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在南宋时期,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正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