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夫人

唐·李商隐

雾露隐芙蓉,见沅湘幽邃。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桧依寒水,新荷蔽小蓬。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

空闻渔父扣舷唱,始觉芦花满浦中。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雾气笼罩下的芙蓉花若隐若现,沅水和湘水显得幽深而遥远,不知道前方是否是香积寺,只见山峰高耸入云,绵延数里,古老的桧树依傍着寒冷的流水,新长出的荷叶遮蔽了小船上的蓬帐,这七泽之地广阔无垠,却已不是我的故乡,耳边似乎还回响着《九歌》中哀怨的歌声,只听见渔父敲打着船舷唱着歌,这才意识到芦花已经开满了河岸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水一带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古代文化的追忆,诗中“七泽苍茫非故国”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九歌哀怨有遗声”则借用了楚地文化中的《九歌》来抒发内心的哀怨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水一带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通过“雾露隐芙蓉”、“数里入云峰”等描写,展现了湘水的神秘和幽邃,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迷茫和孤独,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人文元素,如“古桧依寒水”、“九歌哀怨有遗声”等,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文化之韵。

“七泽苍茫非故国”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七泽”并非实指七个湖泊,而是泛指广阔的楚地,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回归的无奈,而“九歌哀怨有遗声”一句,则借用了楚地文化中的《九歌》来抒发内心的哀怨和感慨,这里的“九歌”是楚地的一种祭祀歌曲,诗人通过这一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自己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湘水一带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古代文化的追忆,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