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的释义

小编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心夜泊

朝代:宋代

作者:林景熙

日落江村远树平,潮来沙渚半分明。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作者简介

林景熙(约1242年—约1310年),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宋末元初的动荡时期,经历了国家的灭亡和异族的统治,其作品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情感深沉而悲壮,林景熙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南宋遗民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太阳落山后,江边的村庄和远处的树木都显得模糊不清,潮水涌来,使得沙滩和小岛在暮色中半明半暗,自古以来,平息乱世并非没有良策,但在这半夜潮平之时,我心中的愤懑和不平却难以平息。

释义

首句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江村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次句通过潮水的涨落,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世事的纷扰,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虽然历史上不乏平息乱世的高明策略,但在当前这个特定的时刻,诗人内心的愤慨和不平却难以得到平复。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村日落的宁静景象和潮水涨落的自然变化,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的深刻反思,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灭亡、异族统治的愤慨和无奈,以及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和不平,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又展现了其作为南宋遗民诗人的悲壮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的动荡时期,林景熙作为南宋遗民,亲身经历了国家的灭亡和异族的统治,内心充满了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江村日落的景象和潮水涨落的变化,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的深刻反思和复杂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残酷现实,以及诗人对于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