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的《归云洞》,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归云洞
宋·欧阳修
纤纤新月迎船出,两两珍禽背水飞。
行到洞门天欲晓,一林残月映岩扉。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纤细的新月迎接船只缓缓而出,成双的珍禽背对着水面飞翔,走到洞口时天色即将破晓,一片残月映照在岩洞的门扉上。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游归云洞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纤纤新月迎船出”以新月迎接船只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次句“两两珍禽背水飞”则通过珍禽的飞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和谐;后两句“行到洞门天欲晓,一林残月映岩扉”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从夜到晓的变化,以及残月映照洞门的幽静景象。
赏析:
此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归云洞的夜景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诗意与美感,首句的新月与船只,次句的珍禽与水面,都构成了和谐而美丽的画面,后两句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从夜游到归来的过程,以及洞门残月的幽静景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回味,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欧阳修的游历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观察的文学家,欧阳修在游历过程中常常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归云洞作为一处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自然吸引了他的目光和笔触,在夜游归云洞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与美感的佳作。
《归云洞》是欧阳修的一首描绘夜游归云洞所见所感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将归云洞的夜景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诗意与美感,这首诗也展现了欧阳修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