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荡东陂弄夕霏,葛巾鹤氅试秋衣。出自哪首诗?

风云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闲游

南荡东陂弄夕霏,葛巾鹤氅试秋衣。

闲来野径寻幽处,兴至溪边赏落晖。

云影悠悠随浪去,山光淡淡伴人归。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雁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五代(南唐)

作者简介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南荡东边的水岸,傍晚时分云雾缭绕,我戴着葛布头巾,穿着鹤氅(一种用鹤羽制成的外衣),试着穿上秋天的衣服,闲暇时,我漫步在田野的小径上,寻找幽静的地方;兴致来时,我走到溪边,欣赏落日余晖,云彩的影子随着波浪悠然远去,淡淡的山光伴随着我回家,这里的真正意味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看着大雁飞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傍晚时分,身着秋衣,漫步于南荡东陂的悠闲景象,通过“葛巾鹤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不羁;而“弄夕霏”、“寻幽处”、“赏落晖”等词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两句“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阑干看雁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闲游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南荡东陂弄夕霏”一句,以“夕霏”描绘出傍晚时分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葛巾鹤氅试秋衣”一句,则通过诗人的服饰描写,展现出其洒脱不羁的形象,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有关,李中生活在五代南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他却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享受自然之美,这首诗正是他在秋日傍晚时分,漫步于南荡东陂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