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我来倚栏一怅然,芦花满空如柳绵。
作者与朝代: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送刘昱》,李颀,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李颀诗歌内容丰富,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作者简介
李颀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为主,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实际情况,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李颀的诗歌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江边的夕阳映照着平坦的沙滩,潮水退去后,渔船倾斜地停靠在岸边,我来到这里,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惆怅,眼前的芦花漫天飞舞,如同轻盈的柳絮一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落日的景象和渔船停泊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倚栏怅然,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芦花满空如柳绵的描写,则进一步烘托了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江头落日照平沙”描绘了江边落日的壮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潮退渔船阁岸斜”则通过渔船停泊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江边的宁静氛围,后两句“我来倚栏一怅然,芦花满空如柳绵”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通过倚栏怅然和芦花飞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送别友人刘昱时所作,在唐代,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诗歌题材,诗人通过描写送别时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在这首诗中,李颀通过描绘江边落日的景象和渔船停泊的场景,以及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表达了对友人刘昱的深深思念和祝福,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实际情况和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送刘昱》是李颀的一首优秀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实际情况和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