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亲
宋·释绍嵩
山林不恨音尘远,梦寐时容笑语亲。
风露满庭人悄悄,月华如水夜沉沉。
空庭寂寞花无语,古寺萧条树有尘。
欲问归期何处是,天涯芳草正愁人。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抒发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山林间我并不怨恨书信音讯的遥远难寻,在梦中时常能见到亲人欢笑的容颜,风露满布庭院,四周寂静无人,月光如水般清澈,夜色深沉,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花儿也仿佛失去了言语,古老的寺庙显得萧条冷清,树上蒙着一层尘埃,想要询问归期在何方,只见天涯芳草正惹人愁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首联“山林不恨音尘远,梦寐时容笑语亲”直接点题,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山林,远离亲人,但并不怨恨书信音讯的遥远难寻,因为在梦中还能时常见到亲人的笑颜,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风露满庭、月华如水、空庭寂寞、古寺萧条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之情,尾联则以“欲问归期何处是,天涯芳草正愁人”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期盼与无奈,以及面对天涯芳草时的愁绪满怀。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山林”、“梦寐”、“风露”、“月华”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思念之情相呼应,诗人还通过“笑语亲”、“人悄悄”、“花无语”等对比手法,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亲人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释绍嵩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歌内容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山林寺庙中修行时,因思念远方亲人而创作的,诗人身处清幽的山林之中,远离尘嚣,但内心的思念之情却难以抑制,于是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