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艺祖中天业,东都实宅神明隩。的解释

小星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京留守宗公挽辞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煌煌艺祖中天业,东都实宅神明隩。

百年王气今犹在,万国车书此会同。

故老几人思旧德,先朝几世扈休功。

伤心梁苑春芜绿,犹有当时堕泪鸿。

作者及朝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作者简介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早年随父入京,历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太祖皇帝开创的宏伟基业如同中天之日般辉煌,东京(开封)确实是神明所居的福地,历经百年,王室的祥瑞之气仍然留存,万国车书在此汇聚一统,老一辈的人中有几人还在怀念太祖的恩德,先朝的几代人都曾辅佐太祖成就伟业,令人伤心的是,梁苑的春天已经长满了杂草,但还有当年因怀念太祖而流泪的鸿雁。

释义

这首诗是对一位东京留守(可能是指某位皇室宗亲或高官)的挽辞,表达了对太祖皇帝开创基业的怀念和对逝者的哀悼,首句赞美太祖的基业辉煌,次句指出东京是神明所居的福地,也是太祖基业的象征,三、四句通过描述王室的祥瑞之气和万国车书的汇聚,进一步强调了太祖基业的伟大和统一国家的意义,五、六句则转向对逝者的怀念,表达了对老一辈人怀念太祖恩德和先朝辅佐太祖成就伟业的感慨,末句以梁苑春芜和堕泪鸿雁为喻,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哀悼之情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太祖皇帝开创基业的赞美和对统一国家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太祖基业的辉煌和东京的神明福地,以及王室的祥瑞之气和万国车书的汇聚,展现了太祖基业的伟大和统一国家的意义,诗人也通过怀念老一辈人对太祖的恩德和先朝辅佐太祖的伟业,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末句以梁苑春芜和堕泪鸿雁为喻,既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为一位东京留守所写的挽辞,在北宋时期,东京(开封)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太祖皇帝开创基业的地方,诗人通过赞美太祖基业的辉煌和东京的神明福地,表达了对太祖皇帝的怀念和对逝者的哀悼,诗人也通过描绘王室的祥瑞之气和万国车书的汇聚,表达了对统一国家的向往和对逝者辅佐国家的敬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太祖基业的赞美和对统一国家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