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半世无成空自怜,归老宁无五亩园。

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逐年衰。

已忍须臾九死身,更忧黎庶长饥寒。

吾曹何把空言误,不试良方试折枝。

(注:您提到的关键词“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出自此诗的前两句,但为完整解析,这里提供全诗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半生没有成就,只落得自己悲叹可怜,回到家乡难道没有五亩田地可以建园?读书原本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可是如今眼睛老花,灯下看书越来越困难,已经忍受了九死一生的艰难困苦,更忧虑百姓长期遭受饥饿寒冷之苦,我们这些读书人怎么能空谈误国,而不去实践那些能够解救人民疾苦的好方法呢?

释义

诗中表达了陆游对自己一生未能实现政治抱负的遗憾,以及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他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服务人民(“元元”即百姓),但年老体衰,视力下降,使他感到无力改变现状,因此更加忧虑百姓的苦难,并批评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首联“半世无成空自怜,归老宁无五亩园”以自嘲的口吻开篇,透露出诗人对未能实现政治理想的遗憾和无奈,颔联“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逐年衰”则直接点明了读书的目的和现实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人民深切的同情和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颈联和尾联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以九死一生的经历和对百姓饥寒的忧虑,批判了那些空谈误国的文人,表达了自己对实践救国良方的渴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剥削压迫,人民生活困苦,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晚年退居家乡,但仍心系国家和人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政治理想的遗憾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