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裘不敌晨霜力,老木争号夜谷风。的释义

生辉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遇寒

唐·刘沧

重裘不敌晨霜力,老木争号夜谷风。

野径云寒留客马,山楼月暗入栖鸿。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对客愁。

唯有寒鸦啼复啼,声声催泪下江楼。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并不占据显赫地位,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仍受到后世文人的赞赏。

译文

厚重的皮衣也无法抵挡清晨寒霜的侵袭,老树在夜晚的山谷中竞相呼啸着寒风,荒野中的小路因寒气凝结而云雾缭绕,留住了行客的马蹄;山间的楼阁在暗淡的月光下,迎来了栖息的鸿雁,广袤的沙地使人迷失方向,显得更加遥远;落日高悬,对着客人诉说着无尽的忧愁,只有那寒鸦不停地啼叫,声声催泪,让人不禁泪下江楼。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途中遭遇的寒冷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首联“重裘不敌晨霜力,老木争号夜谷风”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寒霜的凛冽和老树的呼啸,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寒冷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凄清与孤寂,野径云寒、山楼月暗、平沙渺渺、落日亭亭,这些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秋日山行图,尾联以寒鸦的啼叫作为情感的爆发点,将诗人的愁绪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寒霜、老木、野径、山楼、平沙、落日等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孤寂的氛围,从而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重裘不敌晨霜力”中的“重裘”与“晨霜”的对比,以及“寒鸦啼复啼”中的“寒鸦”象征孤独与哀愁,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挫折,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愁绪,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他选择了山行这一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寒冷与孤寂,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命运多舛的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