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听朝鸡双阙下,又骑羸马万山中。全诗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发竹下

唐·刘长卿

晨兴想遥役,宿莽迷茅宇。

溪柳色犹黄,水花白未已。

凫雁满回塘,春芜生绝岸。

暂听朝鸡双阙下,又骑羸马万山中。

年华空自感,幽事为谁论。

回首青枫树,孤舟隐暮云。

作者及朝代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作多写贬谪飘流之感,情调悲凉,词旨凄婉,有《刘随州集》。

作者简介

刘长卿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早年曾入仕为官,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深受南朝山水诗派和盛唐王孟诗派的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真挚。

译文

清晨起来想到遥远的差役,茅草屋被露水沾湿的野草遮掩,溪边的柳树颜色还是黄的,水面的花朵白色还未褪去,野鸭和大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春天的野草长满了陡峭的河岸,在朝廷里暂听了报晓的鸡鸣,又骑着瘦弱的老马行走在万山之中,年华流逝空自感伤,隐居山林的心事又能向谁诉说?回头望去,青枫树林掩映之中,孤舟已经消失在傍晚的云雾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踏上遥远差役之路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暂听朝鸡双阙下,又骑羸马万山中”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前一句“暂听朝鸡双阙下”描绘了诗人在朝廷中的短暂生活,而“朝鸡”则象征着朝廷的权威和繁华;后一句“又骑羸马万山中”则写出了诗人被贬后骑着瘦弱的老马行走在荒凉的山路中的情景,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生活的留恋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被贬至偏远地区任职,生活艰辛且心情抑郁,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清晨出发的情景和沿途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坎坷、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动荡、仕途艰难的现实状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