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虽有四方志,客子终悲千里行。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魏大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别意(附加)

丈夫虽有四方志,客子终悲千里行。

望君拥旄仗节去,何时还家扫蓬瀛。

(注:“丈夫虽有四方志,客子终悲千里行”并非直接出自陈子昂的某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后人根据陈子昂的风格和意境创作的别意诗句,用以表达送别时的深情与壮志未酬的哀愁,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融入解析框架中,作为对《送魏大从军》情感延伸的解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子昂(约661年-702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陈子昂是唐代初期的著名文学家、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诗歌以风骨峥嵘、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子昂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阔的胸襟。

译文

送魏大从军

匈奴还未被消灭,魏大又要去从军。

在三河道与友人怅然告别,说要追随古代六郡的英雄。

雁门关外群山横亘在代州北面,狐塞与云中郡相连。

不要让燕然山上的功业,只留下汉朝将领的功勋。

别意

大丈夫虽有远大的志向要游历四方,但远行的游子终究会为千里之外的行程感到悲伤。

望着你手持旄节、身负使命远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清扫那蓬瀛仙境般的家园。

释义

《送魏大从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魏大即将远赴边疆、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边疆战事的关切。《别意》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情感,通过“丈夫虽有四方志,客子终悲千里行”的诗句,展现了壮志与离愁并存的复杂心境。

赏析

陈子昂的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魏大从军的英勇形象,同时融入了深沉的离别之情,诗中“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直接点明了魏大从军的背景与目的,展现了其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则以壮丽的自然景观烘托出边疆的辽阔与战争的严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而“丈夫虽有四方志,客子终悲千里行”则深刻揭示了壮志与离愁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初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大批勇士前往边疆保卫国家,魏大作为一位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定从军,陈子昂作为魏大的好友,深感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不舍与担忧,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豪情的送别诗,通过这首诗,陈子昂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安宁与民族振兴的美好愿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